冲过终点线,她没有振臂高呼,而是猛地弯下腰,双手撑住膝盖,吐了。
吐出来的是带着苦味的酸水。
周围的人,不管是队友还是观众,一下都看蒙了。
这个叫刘英兰的女孩,曾经跑得像风一样的天才,现在这是怎么了?赛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,能把一个顶尖运动员折磨成这样?
这事儿,得从她身体里那个看不见的“魔鬼”说起。
其实每个玩命运动的人身体里都有这东西。它叫乳酸。
这玩意儿不是简单的疲劳,它是一种信号,是你的身体在尖叫,告诉你,极限到了,快停下。
对刘英兰来说,这个尖叫声来得太早,也太响亮。
每次跑到最后一百米,那个“魔鬼”就像一只无形的手,死死掐住她的喉咙,勒紧她的大腿肌肉。
让她腿软,让她眼前发黑,让她感觉每一步都像踩在烧红的铁板上。
队医拉着她去做了一次彻底的检查,结果出来,所有人都沉默了。
一个冰冷的数字:14.8mmol/L。
这是她在极限冲刺后,身体里的乳酸浓度。
这个数字可能有点抽象,那我们看个对比。她现在赛场上最大的对手,莫家蝶,同样的测试做下来,数字是多少?
11.2。
看明白了吗?同样是跑400米,对手跑到终点时,身体里的“警报”才响到11.2的程度。而刘英兰,早就被14.8的“红色警报”淹没了。
这点差距,在平时可能不算什么。但在零点零几秒就能决定胜负的田径场上,这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。
意味着她的“油箱”比别人小,意味着她的“鬼门关”比别人来得早。
可这还不是她唯一的麻烦。
说真的,她最近的日子,过得特别拧巴。
在200米跑道上,她遇到了一个横空出世的新星,叫陈妤颉。那姑娘简直就是一阵风,快得不讲道理。
刘英兰拼了命地追,最好的一次,也差了0.35秒。
在短跑世界里,0.35秒,那几乎就是两个不同物种的差距了。赢不了,一点希望都看不到。
行,200米不行,那就专心搞主项400米吧。
结果更糟心。
成绩从去年最好的53秒出头,一路滑坡,好几次都卡在54秒的关口,怎么也上不去。
而她的老对手莫家蝶,却稳得像一台精密的机器。资料显示,莫家蝶去年参加了13场比赛,成绩几乎没有大的波动,步幅和冲刺能力,都稳稳地压着刘英兰一头。
这种感觉最折磨人。就像你看着对手在前面越跑越远,而自己却被困在原地,脚上像灌了铅。
她自己也快被自己搞分裂了。
教练的安排,听着都让人纠结。
上午,去力量房练深蹲,练爆发力,这是为了200米储备的。
下午,又得上跑道跑几千米变速,练耐力,这是为了400米服务的。
她的肌肉都快被练懵了。
肌肉也在问她:你到底是想让我像猎豹一样瞬间扑出去,还是想让我像头狼一样不知疲倦地奔跑?
一个要求极致的爆发,一个要求恐怖的耐乳酸能力。这两种训练,在生理学上是存在冲突的。
结果就是,两头都想抓,两头都没抓牢。
200米的速度优势没了,400米的耐力根基也开始晃。
终于,在一次次痛苦的挣扎后,她的团队做出了一个极其艰难的决定。
放弃200米。
彻底放弃,把所有的宝,都押在400米上。
这听起来像是一次“断臂求生”,充满了悲壮的色彩。但对当时的刘英兰来说,这可能是唯一的活路。
很多人可能会在心里嘀咕,这不就是认怂了吗?跑不过别人,就干脆不跑了?
还真不是。
咱们把眼光放远一点,看看世界田坛。有一个人的经历,简直就是给刘英兰量身定做的教科书。
南非名将,韦德·范尼凯克。
这哥们儿现在还是男子400米世界纪录的保持者,一个真正的传奇。
他早期,也是200米和400米两手抓,而且200米也跑得飞快,具备世界顶级的实力。
但他的教练,一位名叫安丝·博塔的智慧女性,看出了问题。她告诉范尼凯克,想成为伟大,就必须学会专注。
于是,范尼凯克做出了选择。他把战略重心,完完全全地转移到了400米上。
这让他可以进行更精细、更具针对性的训练,去打磨400米全程的能量分配,去研究每一段的节奏控制。
后来的故事,全世界都知道了。
2016年里约奥运会,在那个被认为最不利于创造好成绩的第八道,范尼凯克跑出了43秒03。
一个让全世界田径迷都起立鼓掌的,新的世界纪录。
所以你看,有时候,放弃并不是失败的开始,而是一种更高级、更聪明的进攻策略。
对刘英兰来说,范尼凯克的成功,就像是黑夜里的一盏灯塔,照亮了她前方的路。
好了,现在病根找到了,是那个叫乳酸的“魔鬼”在作祟。
方向也明确了,就是死磕400米,把这一件事做到极致。
万事俱备,就差一副能根治顽疾的“猛药”。
这副药,在现代田径训练体系里,有一个听起来很专业的名词,叫“专项耐力训练”。
但说白了,就是一种科学的“自虐”。
怎么个虐法?
教练可能会给她安排这样的训练课:让你用尽全力去冲一个300米,跑到你感觉肺都快要炸开,双腿像灌满了水泥。
然后,让你休息八到十分钟。
就在你刚缓过一口气,感觉自己又活过来了的时候,教练的哨声会再次响起。
再来一组。
就这样,一组,两组,三组,五组……直到你被彻底榨干。
这种训练的目的非常残忍,也非常直接:就是主动把你扔进那个最让你痛苦的“酸性地狱”里,然后逼着你的身体去适应它,去忍受它,最后去战胜它。
你的肌肉,你的心肺,你的意志,都会在这种反复的极限冲击下,被迫发生改变。身体会学会更有效地缓冲和清除乳酸,你的“乳酸门槛”会一次次被抬高。
这就是科学。
一种听起来很残酷,但却无比有效的科学。
所以,当刘英兰下一次在跑道上拼尽全力,当她再一次在冲过终点线后痛苦地弯下腰。
别再仅仅觉得她可怜,或者以为她又失败了。
她不是垮了。
她是在用这种最原始、最痛苦的方式,给自己的身体上着一堂最关键的课。
那条通往真正巅峰的道路,或许,就是要用这每一次令人窒息的呕吐和挣扎,才能一寸一寸地铺出来。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
配资平台排名前十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