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开证监会官网的名单,发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到8月为止,重庆辖区在案的公募基金公司名录上,就挂着一家——新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。
说来不复杂,新华基金步早,成立于2004年。别小看这年月,那会儿公募基金在西南还算新鲜事,人家是西南第一家做公募的公司,有点“地区老字号”的味道。
再看数据,到了今年6月30日,新华旗下有47只公募基金,管理规模计约532.06亿元。换句话说,人家手里操盘的产品不少,钱也真不少,算是有两把刷子。
这事儿放到老百姓角度怎么理解?一是地方名册里只见这一家,说明在监管视角下,重庆辖区注册或备案的公募公司不多。二是有一家本地或归属在重庆的老牌公司,看着比啥都没有安心一些,尤其是对习惯把“本地牌”当参照的人。
要说买不买本地基金、选不选新华,那又是另一回事。买基金还是看产品、看经理、看费率和业绩,不光看地头在哪里。就是不少人听到“重庆”俩字,会觉得更亲切,投资时心里更有底儿。说白了,心理因素有时也占个七八分。
再说对地方市场的影响。哪怕只有一家挂牌,至少给本地资本市场提供了一个熟悉的通道。对想把钱投到基金里但又不太懂门路的人,看到“本地公司”这几个字就容易放手一搏。对金融生态来说,头有一个公司,后面要不要再来几家,这得看政策、看市场活力和人才吸引力。
不少人会好奇,新华基金干了这么多年,是不是代表了当地的全部实力。别把“代表”两个字往死里套,金融这档子事儿,头部公司能带个头,但并不等于全部选择。对投资者来说,核心还是要看产品的配置逻辑和风险控制。
说点轻松的你要是去银行柜台,柜员推荐基金,说“我们这儿有本地公司”,你愿意听吗?有人点头,有人摇头。有人喜欢“自己人做的就是放心”,有人嫌麻烦,直接网上挑收益率高的。各人有各人的算盘。
结尾打个比方重庆的基金“家底”里有这么一家老面孔,像村子里开了家老药铺,大家路过多看两眼。要不要进去买药还得看病情和药方,不能光看招牌。
你怎么看这事儿?是更信任本地牌子,还是只看产品不看公司?评论区见~
配资平台排名前十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